
业内资讯
作者:李华 艾拉提·买买提明 2011-11-24 来源 : 《新疆日报》
常言道:黄金有价玉无价。一块块曾经散落在河床或深埋地下的石头在本世纪不断上演价格疯涨的“神话”,被人们喻为“疯狂的石头”。一时间,买玉的人是“雾里看花”,卖玉的人是扎堆“淘金”,和田玉市场持续“高烧”。
11月16日,新疆和田玉原料市场交易信息联盟宣布成立,此举最大的用意是让新疆和田玉原料有价可询。至此,新疆和田玉产业的规范发展也被提上日程。
和田玉“身价”疯涨的背后
对于“玩石头”已有24年的庞海滨来说,现在和田玉的价格让他始料不及。他告诉记者,不到17岁时,他就踏入这行,当时的玉石还是计划分配,私人是不允许买卖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玉石作为商品才开始自由流通。从那开始的20年间,玉价尤其是籽料(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在岩层中开采的玉料称为山料)的价格呈几何倍数增长。
一位在新疆和田玉交易中心经营籽料的玉石店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卖了15年的原石,最让他后悔的是几年前他曾经出手了一块3公斤多的上好籽料,当时卖价是27万元,而如今据说那块石头已卖到2000多万元。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现在的和田玉料市场可以说是一个月一个样子,一天一个价格。涨价幅度之大,速度之快都让人意想不到。今年,山料、籽料一起涨。在最近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块12公斤重的白玉山料就卖了600多万元,平均每公斤5万元。而在2004年,白玉山料价格也只不过是每公斤8000元。籽料价格的飙升更让人心惊,以百倍甚至千倍形容都不为过。
庞海滨认为,和田玉“身价”疯涨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其资源的稀缺性,和田玉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的温润品质,还因为作为一种矿产,储量极其有限;其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喜爱收藏和田玉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和田玉的知名度不断攀升,其“身价”也在水涨船高。 和田街头,玉石交易已成规模。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玉料的换手率增加和囤积居奇,也是和田玉价格疯涨的主要原因。做玉石交易的人越多,转手越多,价格抬得也就越高。
玉价疯涨引发投资热潮
今年以来,乌鲁木齐各路资本竞相开张玉器城的消息不绝于耳,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有5家玉器城陆续开张。投资者有房地产商、花业巨头、工业集团等。来自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乌鲁木齐已逐步形成南门、友好、中山路、国际大巴扎、华凌、美居物流园、西虹路七大玉石商圈,规模以上的玉器城达十七八家,其中近1/3都是这两年新开的。
新疆和田玉交易中心总经理郑仁告诉记者,年前新6疆和田玉交易中心刚成立时,在乌鲁木齐专门从事和田玉交易规模较大的市场只有不到5家,而现在,除了大的市场外,乌鲁木齐大街小巷还遍布着各式各样的玉店。10年前,五六万元就能在乌鲁木齐开一家不错的玉店。5年前,二三十万元开个玉店只能说明实力“过得去”。而在玉价高涨的今天,开一家像样的玉店少则二三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有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在乌鲁木齐从事玉行业的人至少有5万人。
和田玉市场呼唤标准化
一面是收藏者的“热捧”,一面又是投资卖玉者的疯狂热炒。而随着和田玉价格上涨,现在真正的和田料越来越少,大量的青海料、俄罗斯料充斥其中,让人眼花缭乱。
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的有关负责人认为,和田玉既然作为商品,就应具有价格标准的属性。事实上,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一个权威性、法律性的具体性标准及定价标准,和田玉市场上以次充好、鱼目混珠,使消费者难以区分玉石良莠;漫天要价、货不符实等现象已严重制约了和田玉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和田玉市场的“乱象”已经引起了广大业内人士的担忧。 11月16日,由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新疆岩矿宝玉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新疆玉石雕刻有限公司和田玉交易中心四家单位联手创建的“新疆和田玉原料市场交易信息联盟”成立,踏出和田玉标准化发展的第一步。
根据该联盟新近公布的11月份和田玉原料市场收藏料(籽料)交易价格信息,200克以下收藏级特一级和田玉籽料价格已达每克2万元—3万元。
。
版权所有:艺宝斋文化艺术中心 | |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院 (今日美术馆旁)。 | 传真:010-58264963 |
京ICP备11030404号-1 技术支持:博昊天成 | 浏览次数:698724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