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资讯
图1 古代称量银两器具
图2 剪切割散的碎银
图3 利市厚生·同治年分小锞锭
图4 三个馒头状锞子小锭
图5 两头翘的马鞍形大元宝
图6 十两“地丁”锭
图7 咸丰十年十两小元宝
■湖南长沙 廖文伟
不知读过《红楼梦》的诸君是否记得,《红楼梦》中有这么个章节,说的是宝玉偶感风寒,袭人急忙吩咐延请郎中。郎中把过脉瞧过舌苔,说声不妨事的,随即便开了方子。袭人收好方子,弯腰拖出床下一口小木箱,取出些散碎银子来,用戥子(图1)称了几两付与郎中,吩咐丫环送郎中出了贾府……袭人从床下拖出来的小木箱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宝玉的钱包了。
何谓散碎银子?散碎银子是白银的一种不等量不规则的细小形态,最早出现在唐代,大块的银饼用夹剪切割散碎(图2),花多少取多少。这种花出去的散碎银子,称量单位小到忽、丝、毫、厘、分、钱,大则可到一两二两三五两。收进散碎银子的商号,需要在银匠那里重新铸造10到50两的大小银锭,利于课税和库存。
今人意识中,明清流通货币中的银子,统统指的是元宝,都是两头翘的马鞍形银锭。其实并非如此,就拿清代来说,流通的主流银锭,按其形状与重量分类,共有四种。第一为两头翘马鞍形重50两的大锭,昵称宝银,亦称大元宝。第二种是圆锤形或者两头翘马鞍形中锭,重约10两或15两,昵称小元宝。小锞或锞子属第三种,大多形似白面馒头,亦有其他形状,重一二两到三五两不等,当年统称为小锭(图3)。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则昵称滴珠、福珠,排在第四。美其名曰滴珠、福珠的散碎银子,其实并非“珠”,散碎而已,形状重量各异。
锞子小锭在很多场合都是作为礼品用的,白面馒头状最多,亦有形似吉祥物的。
《红楼梦》中提到锞子的地方很多,譬如第42回鸳鸯按贾母的吩咐,送了些东西给刘姥姥,其中有个荷包,“说着便抽系子,掏出两个笔锭如意的银锞子来给她瞧”。又譬如第17、18回说“元春省亲”,她给家族上下人等各有赏赐,其中就有紫金“笔锭如意”锞子、白银“吉庆如意”锞子,还有各式各样的金锞子、银锞子。显见,大户人家用金银锞子作礼品是常事。
2017年我两下云南那几日,在大理一古玩店遇见钤“福禄寿喜,福如东海,寿比南山”12枚各重一两的锞子小锭,成色不错,年份亦好,当是1949年前的旧物。每锭一字,顺序排列开来,喜气逼人,煞是壮观。不料老板娘见我爱不释手,要价奇高,还了两回价,她不卖,只得悻悻而归。商家自有商家的道理,小锞“全裸”(无铭文戳记)者,收藏市场上价格的确要比有铭文戳记的低许多,大约是参照了青铜器价格的。有个藏家收藏着一枚品字形小锞锭子,锭面铭“利市厚生,同治年分”(图3)八个字,性质上与古人常用的方孔铜钱中的花钱差不多,商家互赠,一如现在打个红包。又一回,无意间撞上三个馒头状锞子小锭(图4),看着好玩,价格也不太高,1000多元一枚,买下,铭“丰喜”六角形锭、铭“贵州官钱局”锭让给学生,自留一个。我的这个品位不如让出的两个,亦很难一遇,锭面模压“修水县,乾昌祥”字样。“乾昌祥”是晚清江西修水县一知名商家,在县城西门内黄土岭。这种锞子,美观大方,小巧耐玩,多用于打赏。银子毕竟不如纸张轻巧便于携带,民国初期,“乾昌祥”印制纸质“一千文”钱票,小银锭同其他银锭一样,渐渐退出流通领域,沦为历史过客。
古人日常口称“取些银两”的银两,就是银子。银子的货币单位是“两”,因此,散碎银子也好,大小银锭也罢,通称为银两。又因为铸造银锭时,因为冷热收缩不匀的缘故,锭面和周身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波纹,于是又昵称纹银。铸造银锭时,成色越高波纹越漂亮。因此,纹银又是质量好、成色高的代名词。铸锭时,银锭底部会产生蜂窝似的气眼洞,尤其大锭明显,外围小而密集,中间大而稍疏松。蜂窝眼间见回珠,有的年久则可见珠光;也即蜂窝眼中间可见小核,或蜂窝眼底部间见橙黄色宝光,熠熠生辉。
纹银作为主流货币使用,始自明代中晚期。嘉靖年间,朝廷推行“一条鞭法”赋税改革,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全面实行,将繁杂的地方赋税合并征收白银,白银流通合法化很快拥有货币流通的主导地位。万历年间刊行的《金瓶梅》,其第56回“西门庆捐金助朋友 常峙节得钞傲妻儿”就有描述当年使用银钱的细节。说是“西门庆便叫书童:‘去对你大娘说,皮匣内有一包碎银,取了出来。’书童应诺。不一时,取了一包银子出来,递与西门庆。西门庆对常峙节道:‘这一包碎银子,是那日东京太师府赏封剩下的,你拿去好杂用。’打开与常峙节看,都是三五钱一块的零碎纹银……”可见,那时日,白银货币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清入关以后,正式法定白银为流通货币,确定“两”为白银的货币单位,于是“无银不成市”,大清王朝,成为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
有意思的是,那时日,朝廷并没有规范国家统一的铸锭形制标准,地方省市各行其是,银两的形状便五花八门,因地而异。
两头翘的马鞍形大元宝(图5),是银锭形制的主流。这种形状的银锭称之为元宝,则始自元代,元代使用的双翘银锭有铸元宝二字的,后世自然沿用这个吉祥名称。纵然山东出了大翘元宝,湖南出了小翘龟背元宝,两头翘的马鞍形大元宝仍然是元宝主流形制。
今人意识观念中,似乎只有两头翘的马鞍形银锭才是古代银钱。现代古装电视剧中,市上使用银元宝的镜头频频出现。譬如,一个客人要了一壶酒、一只鸡、几碗饭,用毕,从怀中摸出一锭两头翘大元宝,说声不用找了,大大咧咧往桌上一扔,快步朝外就走。其实这样的情节子虚乌有,先不说大小银锭重量各有差异,店家要用秤称了才知道顾客究竟付了多少,单就当年物价的低廉,两头翘的马鞍形元宝少则10两小锭,多则50两大锭,一壶酒,一只鸡,几碗饭,些些散碎银子足可以对付得了。《水浒传》说西门庆开了间药铺,他雇佣着两名伙计,一个月工钱仅2两银子,买个大活人使唤丫头,也只花区区4两银子。一顿酒菜吃掉25个月的工钱,或者吃掉“两个半丫头”,大老财也不至于这么牛气。读者诸君应该记得《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她其实是个衣食不愁的老太太,在贾府亲见一顿“螃蟹餐”吃掉24两白花花的银子,竟也咋舌。她告诉旁人说,她们那里小户人家一年花销,也要不了如此多的银子……
那么,一两银子究竟价值多少?近年发现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景德镇吴福顺窑号的两个账本,陶瓷交易往来明细中,明确记录当年一两纹银折合方孔铜钱约1700文上下,将近两贯。另一记录日常生活开支的《日用钱流》,则记录着当年青菜一斤3文,春笋一斤10文(冬笋20文),木碳一石(100斤)464文,鸡一斤86文,咸鱼一斤50文……尤其有考证价值的,是记录着细米一石2875文!用1700文折算,一石细米也就是纹银一两半多一点。而一两纹银,当年足可以买回来6只3斤以上的鸡了,10两银子足足可以买下60只鸡啊!现代古装电视剧中,一只鸡一壶酒竟大方到一掷10两、50两,纵使万贯家财,也折腾不了几天。可见,编导这些古装电视剧的先生女士们,对古代银钱知识缺乏最起码的了解,留下许多笑谈。
市上流通的银子,包括马鞍形大元宝和圆锤形小元宝,以及小锞、锞子、滴珠、福珠,即使锭面上明明白白铭文50两,或者15两、10两,其实铭相同重量的这一个与那一个,实际重量常常不一致,轻重差别往往很大。古代称重计量单位,若用现代的“克”换算,唐代一两相当于42克,宋时相当于39克、元明时期相当于37克。入清以后,一两竟介乎34至38克之间。而铸锭时的隨意性,尤其无法掌控数据,致使轻重不一。流传于世的清代50两大锭元宝,重的可达2500克,轻的则不足1850克,所谓多少多少两,成了物件标识而非轻重记录。10两圆锤形中锭市上常见,流通和使用都比较方便,实际重量亦大不一样。我收藏着的10两“地丁”锭(图6)为329克,而东北高翘马鞍形的10两咸丰十年小元宝,却达到了373克(图7)。银两在市上流通时,往往核算到几钱几分几厘,甚至几丝几忽几毫。因此,那年月商号必备秤量金银的戥子秤,大户人家,戥子秤杆都是象牙的,以示清高。我曾收藏过一杆戥子,象牙杆,有名家商号制作款,有主人名姓,竟是清末青邦头子罗烈家传。
版权所有:艺宝斋文化艺术中心 | |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院 (今日美术馆旁)。 | 传真:010-58264963 |
京ICP备11030404号-1 技术支持:博昊天成 | 浏览次数:694328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