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作品
  版画
  沈柔坚
 
  油画(精品)
  潘鸿海
 
  民国唐卡
  唐卡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李可染
 
  书法
  白德松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周年
  史进前
 
  对联
  成沂
 
  宋濂序文
  楼芝鸿
 
  唐人句(出版)
  爱新觉罗 启功
 
  王勃 诗
  苏适
 
 
  王光英
 
  松风
  爱新觉罗 启功
 

业内资讯

纪念启功先生诞辰98周年启功书画精品集出版

 

7月26日,是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诞辰98周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三希堂藏书出版的宣纸纪念版《当代书法·启功》和《当代绘画·启功》今日首发。《当代书法·启功》和《当代绘画·启功》是启功先生逝世5年来,在《启功全集》全面整理启功先生书画作品的工作基础上,全面结集启功先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较全面地展现了启功先生一生的书法和绘画成就。


  启功先生是一位继承中华艺术传统又锐意创新的大艺术家,是当代书法和中国文人画创作的代表人物。启功先生从小立志做一个画家,先后拜在贾羲民、吴镜汀、溥心畲门下,取法名门,画格高雅;又在辅仁大学、师范大学师从国学大师陈垣先生,数十年精研学术的基础上,苦求书法艺术的理论与创作,成就斐然,名满天下。启功先生的书画艺术,始终保持了中华艺术的审美取向,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当代书法·启功》和《当代绘画·启功》收录了启功先生各时期的代表作各200多幅,并特别采用中国传统的宣纸彩印技术,最大程度地再现启功书画的艺术神韵。据启功作品集策划人、三希堂藏书总经理付双全介绍,宣纸彩印的传统工艺最适合呈现启功先生的艺术风貌,也只有用宣纸才能还原作品细节和神韵。《当代书法·启功》和《当代绘画·启功》基本包括了启功先生的代表作品,足以全面反映启功先生的艺术成就。该书将各自编号,限量发行。在启功先生诞辰98周年纪念会现场,主办方还特别为98套书加盖了启功先生的原印,以资纪念。


  斯人已逝 墨宝永存


  ——怀念著名书画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东门影壁上的八字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中国师范教育的座右铭。这字是由启功先生书写的,但少有人知还是启老先生拟定的,是用他70余年的“学”和“行”浇灌而成,他用93岁的风雨人生向世人诠释着为人师的真谛。


  2005年6月30日凌晨2时56分,文化界泰斗启功先生因脑血管、心血管等多种疾病并发,在北大医院安详离去,享年93岁。


  一代书画泰斗走了,但他把永恒的背影留给了他所眷恋的这个世界及所有仰慕他的人……


  潜心钻研 弘扬中国书法艺术


  启功先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满族人,清世宗雍正的九代孙。启功先生幼承家学,一生保持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质,书法最具盛名,实为当代书法的标志性成就。


  启先生年轻时的理想是做一个画家,后来书名盛过了画名。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启先生年轻时画儿很好,但长辈不让题字,这就激发了启先生练字的热情。启先生不到二十岁时候的字,是极其规整漂亮的欧体。那为什么不能题画呢?可能是因为那时启先生掌握了书体规律,但尚少自己用笔的适意,写字“熟”或能及, “生”略欠之。可见,写字任笔为一失,而手下只有规律,机械呆板,也是一失。


  写字的基础,启先生有两个有趣发现:汉字并不是横平竖直的——横向右上斜,而竖则有向背的不同;汉字不是只有一个中心点,而是有着四个中心!这使人想起中国画的散点透视,这些论断的确更符合写字的事实、结字的规律。他的书法成就也正是由多年不计利害、痴迷其中得来的。认为写字应当把注意力用在学习中国书法传统上,个人意趣,是自然而然的,所谓“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他留下的法书作品,大致能分三个时期:中年阶段,字体较方,笔道略粗而匀称;老年阶段,字型略长,笔画粗细对比较强,即是大家熟悉的“启功体”;到了晚年,人书俱老,九旬以后仍能作书,可见启先生运笔结字的法度。


  启先生用他的书法艺术和社会活动,弘扬了中国书法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独特艺术价值,普及了书法艺术在现代生活中所代表的传统审美文化。


  独特画风 延续中华民族精神


  启先生以书法知名,而了解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更是一位画风独特的画家。


  约在六七岁的时候,启先生看到祖父画扇面,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向往之情,确定了“做一个画家”的最初人生理想。十四五岁,他正式拜师学画,先后接受了吴镜汀、溥心畲等先生的严格训练。到十八九岁,他的画作已经有所成就,可以拿到画店换些家用了。


  启先生珍藏一生的一个小扇面,是祖父应其所求而作。启先生十岁时,祖父去世了,就在这个小扇面上,我们看到祖父的一方闲章:非曰能之。这方闲章后来多次出现在启先生早年的山水作品上,见之令人动容。


  现在可以看到的启先生最早的作品,是他十三岁时的一幅菊花,笔意严谨,是当时学校送嘉宾的礼品。启先生二十五岁作丈二尺四条屏,青绿山水,每幅均有溥雪斋先生题跋,可见当年他虽然年轻,笔墨已卓然成家。这个时候,启先生已经遇到了一生的老师陈垣先生,并开始在辅仁大学执教,绘画事业也步入坦途。


  大家风范 墨宝永留人间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启先生活跃在中国画坛,创作达到高峰状态,精力充沛,画作颇丰。1956年,国家有关部门邀请叶恭绰先生回国组建中国画院,这是新中国第一家画院。经叶先生与陈垣校长协商,请启功协助画院的筹备工作。在接下来的“反右”中,启先生被“没有现行”地补划为“右派”,挚爱的绘画事业也不得不终止了。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启先生偶尔技痒,作些小作品。七十岁以后,启先生在诗中说:“老怀开得莫嫌迟”,意即这是迟来的春天。之后,启先生应酬字画接踵而至,社会工作剧增。


  启先生有一件写在早年作品上的题跋:“此仆旧作,暑年乙酉,盖为公元一九四五年吾生第三十四岁也。其时日集于宗老雪斋翁之松风草堂。翁写墨兰专宗元人,不作近三百年流派面目。功承指授而学步未能,今观此幅,徒增愧汗耳。”所谓雪斋翁不作近三百年流派面目,则正是启先生的绘画追求。


  启先生老年时期的画作,已经少见早年的文人山水,多了竹石题材。这些晚年绘画,在他一生追求的笔墨法度与点画适意之间,增加了更多胸中逸气和世事洞明。启先生的绘画,成为典雅中国绘画传统的遗响,他本人则堪为当代中国画坛风采独具的大家。

 版权所有:艺宝斋文化艺术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院 (今日美术馆旁)。 传真:010-58264963
  京ICP备11030404号-1   技术支持:博昊天成 浏览次数:69070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