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作品
  版画
  沈柔坚
 
  油画(精品)
  潘鸿海
 
  民国唐卡
  唐卡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李可染
 
  书法
  白德松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周年
  史进前
 
  对联
  成沂
 
  宋濂序文
  楼芝鸿
 
  唐人句(出版)
  爱新觉罗 启功
 
  王勃 诗
  苏适
 
 
  王光英
 
  松风
  爱新觉罗 启功
 

业内资讯

“残瓷热”从南京走向全国

            

   

来源: 南京日报

 

 

 

                          

   

 

 

      前不久,北京举办了一场以“犹珍”为名的特殊拍卖会,158件或残或缺的古瓷斩获688万元佳绩,让业内对残瓷不得不刮目相看。记者注意到,精品残瓷价格正日益上涨,用其加工的各种首饰也在网上热卖。“残瓷热”已由南京走向全国。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南京在全国最早兴起捡瓷片的热潮。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会长李绍斌就是发起人之一,秦淮河畔、建筑工地、郊区小路,到处活跃着他的身影,他捡的各种古瓷片多达几千枚。后来,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加入到“瓷片族”行列,也有来自镇江、无锡、苏州等周边城市的,“瓷片族”进而带动了西安、北京等地残瓷收藏热。

 

 

      在李绍斌看来,“残瓷热”与精品瓷器价格走高有直接关系。“收藏界一直都崇尚完整器,但随着精品瓷器价位逐年攀升,普通藏家很难接触到品相好又完整的精品瓷器了,许多人就把目光转向精品残瓷。”他表示,精美残瓷本身也很有价值,“纵有万贯家财,不敌汝瓷一片”,说的就是名窑瓷片的珍贵性。“收藏关键要‘上手’,但对普通人来说,名贵瓷器连看一眼都不容易,何谈上手?通过钻研瓷片,可积累良好的手感。”李绍斌说,初入门者,通过残瓷断面可深入了解胎釉成分,南京不少“瓷片族”拥有好几吨瓷片,在积累过程中,他们逐渐在瓷器鉴定领域拥有一定的发言权。

  

 

      据悉,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就是“瓷片族”自发成立的,研究会通过办展览、写文章、搞讲座、出会刊、开展鉴赏活动,将古瓷片逐渐推向全国。如今,瓷片收藏在各地已成气候,甚至有人以买卖瓷片作为谋生手段,现在每周仍有景德镇、上海、浙江等地藏家专程来南京捡瓷片。

 

 

      与此同时,残瓷价格也越来越高。李绍斌告诉记者,自己当年买一块精美瓷片,也就块把钱,现在涨到好几百块了,优质青花瓷片可达上万元,“都有点吃不消了!”

  

 

     精品残瓷除具有收藏价值外,也颇具装饰功效。记者注意到,有人对瓷片加以设计,镶嵌成各种戒指、胸针、手镯、耳环等首饰,在网上热卖,也有人收集瓷片后,自己动手取片、打磨,炮制出别具创意的饰品。

    

 

 

 

 版权所有:艺宝斋文化艺术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院 (今日美术馆旁)。 传真:010-58264963
  京ICP备11030404号-1   技术支持:博昊天成 浏览次数:697712 次